服務熱線
0379-62669906來源: 發表時間:2015-04-27 09:05:18 點擊次數:【】
由破碎作業和篩分作業所組成的礦石破碎工藝過程叫做破碎篩分流程(簡稱破碎流程)。它通常是由兩段或三段破碎作業和與各段破碎作業相配合的預先篩分作業或檢查篩分作業所組成。
礦石每經過一次破碎,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縮小,破碎前礦石的最大粒度與破碎后礦石的最大粒度之比,稱為破碎比,通常以字母i表示:
式中i——破碎比;
D——破碎前礦石最大粒度,毫米;
d——破碎后礦石最大粒度,毫米。
所謂物料的最大粒度,一般是以95%的該物料能通過的篩孔尺寸來表示。
破碎比是表示經過一段破碎把礦石粒度縮小的倍數,是破碎機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每一破碎階段的破碎比,稱為階段破碎比。而破碎前原礦的最大粒度與經過破碎后最終產品的最大粒度之比叫做總破碎比。總破碎比等于各段破碎比的連乘積:
式中i1,i2,i3-——第一,第二,第三破碎段的階段破碎比;
i總——總破碎比。
破碎段數決定于破碎工藝過程的總破碎比以及所采用的各段破碎機所能達到的破碎比。目前,進入選礦破碎的原礦最大粒度為1300~200毫米,破碎最終產品粒度一般為10~25毫米,則總破碎比在130~8之間,而目前用來破碎硬的及中硬礦石的各種破碎機可能達到的破碎比在3~8之間,所以即使是最小的總破碎比一般也不能用一段破碎完成,多用兩段或三段破碎作業完成。一段及四段以上的破碎流程不常見。
在礦石進入破碎機之前的篩分作業稱為預先篩分。可以預先篩除細粒,使不需破碎的礦石不再進入破碎機,從而提高破碎機的生產能力;防止過粉碎;減少動力消耗和破碎機磨損。當處理含泥多而潮濕的礦石時,采用預先篩分可以避免或減輕破碎機排礦口的堵塞現象,有利于破碎機的工作。一般說來,在各破碎段中,采用預先篩分是有利的。但由于采用預先篩分需要增加廠房高度,增加建廠基建費用。故對具體情況要進行具體分析,比較其利弊,然后確定是否采用預先篩分作業。
為了控制破碎產品的粒度,在一定范圍內可以采用減小排礦口的辦法來實現。但是,若欲獲得較細的破碎產品,只用減小排礦口的辦法是不行的。如細碎短頭圓錐破碎機破碎中等可碎性礦石時,產品中大于排礦口的顆粒含量達60%,最大粒度為排礦口的2.2~2.7倍,在破碎難碎性礦石時更甚。如果為了滿足最終產品粒度要求,而縮小破碎機的排礦口,則必然影響破碎機的生產能力,或者排礦口的縮小受到破碎機機械性能的限制 (短頭圓錐破碎機排礦口最小只能調到3~6毫米,且很快就會磨損而增大),所以,最后一段破碎機常常與檢查篩分作業構成閉路破碎。所謂檢查篩分作業,是在一個破碎段中,把破碎機排出的礦石進行篩分,使篩上產品(大于規定的粒級)返回破碎機再破碎的篩分作業,篩下產品則為該破碎段的合格產品。
采用檢查篩分能保證破碎最終產品粒度,但需增加篩子和運輸設備,增加動力消耗。故只有需嚴格控制破碎最終產品粒度時,才在破碎流程的最后一段采用檢查篩分。
在一個破碎段中,如果沒有檢查篩分作業則叫開路破碎。如果有檢査篩分作業就叫閉路破碎。在同一個破碎段中可以同時有預先篩分作業和檢查篩分作業。這兩個作業可以是分開進行的如圖1,也可以是合并進行的如圖2。
在閉路破碎中,經檢查篩分作業后返回到破碎機的產物(即襝査篩分的篩上產物)叫做循環負荷(見圖1)。此循環負荷與該破碎機原給礦量之比叫循環負荷率(一般用百分數表示)。循環負荷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礦石硬度、破碎機排礦口尺寸以及檢查篩分的篩孔尺寸。當短頭型圓錐破碎機與振動篩閉路工作時,其循環負荷率通常為100~200%。
上一篇:影響破碎機生產率的因素
下一篇:常用的破碎篩分流程